(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五个方面发力 让吐鲁番学深入人心
——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王启涛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颖 王伶月
“8月的吐鲁番瓜果飘香,很高兴和国内外的同仁一起参加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家一起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吐鲁番学繁荣发展。”8月22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王启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启涛认为,吐鲁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块天然的宝地。分布在这里的文化遗址和出土的大量文物,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数量浩繁的吐鲁番文献,忠实地记载了古代丝绸之路各民族的历史脉动。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吐鲁番出土了成千上万卷文献,内容涉及律、令、格、式、诉状、判辞、案卷、官文书、公私籍帐、公私契约、公文档案、书信、砖志、典籍抄本、衣物疏等。这是我们研究古代丝绸之路语言史、文字史、政治史、军事史、法律史、经济史、宗教史、社会史的第一手资料,更是研究民族交流史的珍稀史料。这些史料的出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学术史的面貌,吐鲁番学也因此成为一门国际显学。”王启涛说。
王启涛表示,吐鲁番学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但在热度上还比不上敦煌学。其实,从吐鲁番学的价值看,它一点也不逊色于敦煌学。他建议,新时代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发挥吐鲁番学潜在优势,推动吐鲁番学火起来。
一是进一步加强吐鲁番出土文献的普查、公布、整理和数字化。通过对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吐鲁番文献进行全面普查、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收录最全、断代最准、识读最精、定名最佳、缀合最好、题解最周、校勘最细、注释最详、研究最透的集大成学术成果《吐鲁番文献合集》;二是将不同体裁、不同墓葬、不同时代的吐鲁番文献彻底“打通”,将吐鲁番出土的文献与新疆其他地区如和田、库车等地出土的文献进行比较研究;三是将简牍学与吐鲁番学、敦煌学三门学科相结合。因为简牍学汇聚了战国秦汉文献(尤其需要关注北方汉简),吐鲁番学汇聚了大量晋十六国到唐西州时期文献,敦煌学汇聚了大量唐五代文献,三者在时代上恰好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链条,在地域上形成一个绵密无间的聚合。如果要解决吐鲁番文献上的一些疑问,就必须上溯秦汉简牍,下探敦煌写卷,这样才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四是必须汇聚语言文字学、史学、考古学领域的学者共同攻关,语言文字学家可以把问题讲准,历史学家可以把问题讲透,考古学家可以把问题讲实,他们是吐鲁番学研究的“三套马车”;五是将吐鲁番文献所体现的古代丝绸之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全疆、全国进行宣讲,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吐鲁番学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学术支撑、理论支撑、智库支撑。
“近年来,吐鲁番有不少文物考古新发现,新出土的文物、文献令人兴奋。前贤时彦辛勤耕耘,形成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踔厉奋发、深入研究,为推动吐鲁番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启涛说。
滚动